朱少璋推動港粵文學研究 陳秄沁演出真善美 陳定邦從傳統中創新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主辦的「第十五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於5月30日假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圓滿舉行。當日共頒發了 31 個獎項予本地藝術工作者、團體、學校及機構,以表揚他們在藝術方面的成就,以及推動香港藝術發展方面的貢獻。今年「藝術家年獎(藝術評論)」得主是朱少璋博士,而陳秄沁小姐和陳定邦先生則分別獲得「藝術新秀獎(戲劇)」和「藝術新秀獎(戲曲)」。
頒獎禮電視特輯
香港藝術發展獎由2003年開始舉辦,今年踏入第十五屆,可說是為本地文化藝術界寫下一個新的里程碑。尤其是現時疫情的陰霾仍未完全消散,但隨着近期疫情有所緩和,今屆頒獎禮有限度地復辦,讓一眾得獎者能夠重返舞台,在鎂光燈下獲得嘉許,別具意義,亦十分難得。
假如錯過了當日的頒獎禮,大家也可以瀏覽藝發局YouTube收看足本頒獎禮,一同支持香港的藝術發展。
藝術家年獎(藝術評論)得主—朱少璋博士
朱少璋博士曾獲民政事務局局長授予嘉許證書及獎章(2018)、澳門文學獎(2019)、金閱獎最佳書籍獎(2015)、香港書獎(2016)。朱少璋的著作認真,在內容上重視廣義文藝、包括戲曲、文化、文學等範疇,以深入淺出文筆, 致使文藝評論更為普及。除了創作之餘,尤致力於編訂、評論「港粵版塊」的文學材料,相關成果有《粵謳采輯》、《小蘭齋雜記》(南海十三郎文集)、《侯汝華詩文輯存》等。
本年度朱少璋出版多項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不拘一格,賞析、考證、評論、整理,兼而有之。今年出版的五本著作中,《井邊重會——唐滌生〈白兔會〉賞析》是把粵曲文本置於文學範疇中作評論,上卷賞析評論,下卷整理文本,結構完整;《黃絹初裁——劉以鬯早期文學作品事證》是紀念劉先生逝世兩周年之作,全書以嚴格學術論文格式寫成,利用珍罕的原材料為劉氏的早期創作活動做了十分重要的補充,並提出以「事證」作為評論基礎。他為後來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珍貴的資料,貢獻甚大。
朱少璋在得獎時表示,評論和創作關乎「愛」和「自由」。評論及寫作要花極多心力,很多時未有即時回報,唯有「愛」才能堅持下去;而「自由」對評論創作緊要,自由越大作者落筆才越能暢所欲言。
藝術新秀獎(戲劇)得主—陳秄沁
陳秄沁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自畢業起積極參與舞台演出及從事戲劇教育工作,曾與本港多個劇團合作,演出涵蓋傳統劇場、新文本劇場等。2013年與友人創辦劇團「方外無式」,探索劇場及演出的可能及多樣性。
本年度參與多個演出,包括香港話劇團《未忘之書》、小劇場工作室《綵排》、前進進劇團《讀劇馬拉松2020》、Project Roundabout《不日上演——真實的謊言》等。在《未忘之書》這套關於輕生者遺屬的故事中,陳秄沁要飾演一位父親自殺離世後,與媽媽唯一同住的女兒,她與其他姊弟之間的關係因此產生微妙變化,要演繹角色因各方面創傷而帶來的痛苦;而另一齣在疫情限聚期間下的讀劇演出《讀劇馬拉松2020》,雖然是網上播放,陳秄沁與團隊花了不少時間與心思去作資料搜集、表演形式以及拍攝手法上的處理,亦是由這一個製作開始,打開了一扇新的窗以及思考模式,去想像及實踐如何把劇場的演出轉變成錄影形式。
陳秄沁就得獎感謝各個合作團體及家人的支持,她認為藝術教育講求「真」、「善」、「美」,若果無法講「真」則無法做到「善」和「美」,她希望能繼續透過劇場,為自己和香港講真說話。
藝術新秀獎(戲曲)得主—陳定邦
陳定邦自幼學習粵劇,師從梁先師傅,在中小學時已獲得兩屆「全港學校粵曲比賽」獨唱組冠軍,2007年於「青少年藝術家年賞」獲得「青少年藝術家」優異獎。他於2012年開始擔任鳴芝聲劇團、玲瓏粵劇團、高陞粵劇團等多個劇團的擊樂領導,現在是八和會館青少年粵劇演員訓練班和劍心粵劇團青少年粵劇培訓班成員。
近年演出包括「中國戲曲節2019」新編粵劇《媚香留情》、「唐滌生作品展演」《漢武帝夢會衛夫人》、「香港藝術節2020」四大南戲《拜月記》等等。
除了參與各劇團的演出外,陳定邦還與一群對粵劇充滿熱誠的年輕人,嘗試從其他劇種的劇本改編成粵劇,當中由西九文化區主辦的《霸王別姬》(新編),曾於內地多個城市、台北及新加坡等演出,並榮獲「北京 2017 年度最佳演藝評選最佳小劇場戲曲」及2018年與2019年「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優秀劇目」獎項;而同樣由西九文化區主辦、2019年於北京首演的《文廣探谷》(新編),則榮獲第四屆北京新文藝團體優秀戲劇展演戲曲類最佳劇目獎項,這劇目亦於2020年「小劇場戲曲節2020」在西九戲曲中心上演。
就奪得今屆新秀獎,陳定邦表示在多位前輩身上,就創作如何繼承傳統和破格上得益不少,他會抱着對傳統不可忘本,對創新不可卻步的精神,以此傳承、愛護和尊重粵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