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主管劉祺豐卸任專訪 西九打造藝術長跑

來自新加坡的劉祺豐,在西九擔任表演藝術主管(戲劇)長達8年,剛拿了香港身分證,卻即將要離任並往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工作,但他相信自己會回來香港。他在專訪分享自己對西九與香港表演藝術生態的觀察,期望見到香港戲劇節目有「長跑」機會。​

難忘參與設計西九廁所​

2014年加入西九的劉祺豐,其中一件最難忘的事,竟是西九自由空間的廁所。他笑說當初加入時,西九還是「爛地」,然後做藝術策劃的他會與自由空間等的設計師和建築師開會,討論水喉、電線和冷氣機;廁所是討論重點之一,花一個月商量物料、位置等,還說自由空間的音樂表演場地可以飲酒,如果有觀眾要吐,廁所難清潔就不太方便了。​

綜觀世界各地興建新藝術館和場地時,劉祺豐說很少有藝術策劃團隊參與建築物的設計,這對他來說是在西九工作的特色,與自己以前策劃藝術節與雙年展大為不同。他說自己的團隊要同時負責場地營運和策劃節目,場地配套其實對藝術策劃有重要影響,但亞洲相比歐洲少見這個工作模式,遑論設場地藝術總監職位。​

劉祺豐說︰「我從來沒說過自己是藝術行政工作者,我是策展人。」西九自由空間在2019年建成啟用,劉祺豐早早已幫忙訂立自由空間這場地的藝術方向。劉祺豐策劃的戲劇表演,大多希望引發觀眾的能動性(agency),例如原定本月舉辦、現延期至2022年第四季的《白日》,便要求觀眾在家展開7天睡夢旅程,然後在沒有演員的表演中自行體驗裝置。​

强調節目要連貫​

劉祺豐同時很強調,策劃節目要連貫。2021年西九舉辦第一屆表演藝術季,劉祺豐便策劃「表演未來:全新創作」系列,整個系列主要用藝術科技創作,亦受疫情啟發,借科技思考沒有演員的表演藝術如何進行。其中一齣表演《千高原》就請觀眾戴上VR眼鏡,探索表演空間中的實景佈局,吸引到鮮看表演藝術的觀眾。​

劉祺豐籌備7年的本地原創音樂劇《大狀王》,原定2021年上演,因疫情延期至2022年第三季。提起音樂劇準備經年,希望音樂劇做到long run,預計2024年落成的演藝綜合劇場用作配合。現時在自由空間的表演,節目長度可能只以一星期為單位,不斷更改節目對場地和幕後人員來說都辛苦。將來演藝綜合劇場有3個適合戲劇與舞蹈表演的傳統劇場,便有更多表演場地。​

場地增加之外,劉祺豐希望節目可以long run,也因為西九場地不似康文署場地有政府資助,營運場地和做節目要自負盈虧。團隊一直努力找商業贊助,long run可以帶來更多收入。他計算如節目在演藝綜合劇場做2至3個月就會較好,可能做2套音樂劇,1套本地,1套外國;香港表演藝術觀眾人口最多約是2萬人左右,表演只能做2個月,如能吸引大灣區等地觀眾,觀眾人口如可增至5萬人,表演就可做3個月。​

劉祺豐相信,西九能從其場地空間配套思考,如何影響香港的表演藝術生態。例如香港大部分戲劇節目只做幾場,幕後工作人員平時要為多個不同表演工作賺取足夠收入,long run的話幕後工作人員能花較長時間,專注做同一表演又有穩定收入。​

冀藝術家、表演團體可常駐​

要改善表演藝術生態,劉祺豐又提到可和藝術家及團體花更長時間合作。他與「非常林奕華」便曾合辦3年的「什麼是舞台」計劃;同時劉祺豐亦希望為藝術家及團體提供駐場機會,因為通常他們只有部分表演獲資助,駐場機會便可為前期的研發(R&D)階段提供資源,呼應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譚兆民的說法。​

在《港區國安法》之下,有人擔心西九及整體的藝術自由受影響,他說︰「我是新加坡來的……有什麼我沒看過?」新加坡對藝術作品的政治審查為人垢病,但他認為藝術特別之處在可能性多、讓觀眾反思空間,做藝術不應只執著於一種政治意見。他也說西九是「once in a lifetime」的事,放眼全世界,並沒有地方會如此特意打造一個「文化區」,對西九未來期望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