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藝術駐村空間營運,需要多少悉心?深耕藝術界25年的竹圍工作室宣告結束

若身為藝術家、創作者,你是否曾經擁有藝術駐村的難忘體驗?在藝術家創作生涯中,駐村經驗時常是對藝術家影響甚鉅的時刻。而台灣又有多少個支持藝術家參與藝術駐村的機構呢?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投入藝術贊助長達25年的竹圍工作室傳出令藝術界震驚與不捨的消息。

竹圍工作室表示,由於緊鄰工作室、爭議多時的淡北快速道路工程將於2021年底動工,工期長達四年之久,這讓竹圍工作室所在的環境將因工事而可能不再利於創作、與駐村生活。基於此,竹圍工作室於本月12日正式對外宣布,將於2021年12月結束營運。

許多關心藝術界的朋友們或許知道,今年是竹圍工作室的25週年。

從藝術家駐村、藝術贊助、藝術教育推廣、藝術展演活動等,竹圍工作室一直以來,在台灣藝術界作為一個「推動者」、「資助者」的角色,在過去資助、陪伴藝術家創作與成長,如今在台灣藝術界領域,有不少線上藝術家都曾接受竹圍工作室的支持,此消息一出引起藝術界一陣嘩然。

是疫情帶來的危機導致結束、是淡北工程影響,或是有其他原因呢?竹圍工作室表示,面對疫情所帶來的變動與風險之外,他們更積極的是思考「轉型」。創辦人蕭麗虹指出,竹圍工作室同仁與研究團隊發現,數位時代當前,如今另類空間的交流與實驗性創作,在近幾年已有所改變。故所謂「空間」的定義,可能也在不同於以往。

伴隨藝術界惋惜不已的同時,查看竹圍工作室最新的 2020 國際藝術進駐交換計畫中,獲選名單包含萬事屋(Baan Noorg Collaborative Arts & Culture)、黃靖雅(Kanazawa Art Port(KAPO))、吳佩璇(Zygote Press)、吳權倫(Sàn Art)、王怡婷(SAC Gallery)、林秀蘋(TIFA Working Studios)。在竹圍工作室結束後,台灣藝術界將會有更多資助藝術家、投入作為藝術進駐與實驗性創作的支持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