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作為香港符號 由異國想像到回憶斷裂【巨舶入海】
上月香港仔飲食集團才剛宣布會將「珍寶海鮮舫」移離香港維修並等候白武士,本以為隔一段日子過後,會看到復修後的畫舫重新成為香港地標,怎知昨日便忽然傳來消息,指珍寶海鮮舫已在南海水面翻轉沉沒,一代香港人的回憶,也隨之石沉大海。
一度照亮深灣海岸的珍寶海鮮舫,既見證過「食神歸位」,又曾目睹「哥斯拉襲擊香港」,著名巨星李小龍也曾與石堅在海鮮舫的鏡房進行過一番激烈打鬥。一艘珍寶盛載一代風光,日前畫舫在移離途中突遇風浪沉沒,雖不如鐵達尼般轟烈,卻同樣戲劇化。
曾為世上最大的海上海鮮舫,珍寶不僅參與了香港集體回憶的建構,也形塑了其他國家對香港人的生活想像。八、九十年代香港文化輸出至亞洲以至國際,在不同地方留下各種城市印象,譬如日本人就對九龍城寨尤具情意結,那種市井、密集的場景,甚至成為Cyberpunk的一部份,標示着日本人眼中的香港城市面貌。
同樣地,珍寶海鮮舫的停業亦在日本牽起一陣惋惜,過往珍寶以觀光客為主要的服務對象,其中來自日本的訪客更是絡繹不絕,如此豪華的海上建築,經常出現在他們的電影與動漫作品之中,成為代表香港的文化符號。例如1995年的電影《哥斯拉之世紀必殺陣》中,剛現身香港的哥斯拉,首先便闖至珍寶海鮮舫,向着這座海上畫舫肆意咆哮。此外,1992年發行的格鬥遊戲《餓狼傳說2》、2012年的《生化危機6》,以及由日本遊戲公司Square Enix發行的《Sleeping Dogs》等,都以珍寶海鮮舫作為背景。
珍寶的海上霓虹,不免成為香港璀燦夜景的縮影,符合西方對東方文化的異國想像。除了日本,珍寶亦屢在荷里活電影中扮演着流行文化意義上的「香港符號」,例如1955年的《生死戀》(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1974年的James Bond電影《鐵金剛大戰金槍客》(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以及2011年由麥・迪文主演的災難片《世紀戰疫》(Contagion)等。由珍寶投射出來的香港,時而充滿殖民地的文化交融色彩,時而成為西方人對東方或中國文化刻板想像之下的象徵。
從外國角度出發的印象,同時亦被香港人自身接收,珍寶所承載的意義,逐漸由漁村歷史轉而成為標誌性的旅遊景點,用以對外展示香港特色,如2000年周潤發就曾帶來港宣傳的Tom Cruise到珍寶海鮮舫用餐。現隨着珍寶下沉,眾多港人紛紛為「時代的終結」而嘆息,不少插畫家更為其製圖,記錄珍寶沉進海中的面貌,並將之視為香港風光不再、文化散失的命運。
珍寶常被本地人挪揄為遊客對香港的憧憬,食物質素毀譽參半,2013年起開始入不敷支,到了2020年更因疫情打擊而停業。珍寶風光時期的回憶停留於上一代,年輕一代連畫舫的真身也沒見過,只能見證其沒落。由珍寶象徵的集體回憶斷裂,不過是香港當下的日常。政府無意斥資保存,在運送目的地不明的情況下,微風也能吹倒巨船,這個所謂的「香港鐵達尼悲劇」,說到底不過是本土文化式微趨勢下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