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式柱群深水埗出土 藏主教山百年 水務署拆配水庫露出 專家斥未主動停工評估

建於1930年前、位於深水埗主教山山頂的食水配水庫,正施工清拆重整,配水庫地面部分上蓋被鑿開後,內裏的古羅馬式石柱及以紅磚砌成的圓拱,支撐着容量約4.8個標準泳池(約1.2萬立方米)的蓄水池曝光。不同黨派議員齊聲叫停工程,環團及專家均批評水務署敏感度不足,未有主動停工評估歷史價值,認為應檢視全港有多少同類設施,並研究列為「考古遺蹟」。

水務署停工 未答曾否作歷史價值評估

fb專頁貼出曝光 古蹟辦派員視察

水務署昨晚表示,已暫停地盤重整工程,古蹟辦昨已派員初步視察,按既定機制詳細研究和評估,探討其後跟進工作。本報向水務署查詢,清拆配水庫前曾否作歷史建築的評估,水務署未有回應。

根據水務署今年5月提交深水埗區議會的文件,配水庫工程於6月開展,工期10個月,但無提及羅馬柱的設計。事件至昨日由facebook歷史專頁上載多幅圖片而曝光,引起公眾關注,昨日現場所見,配水庫上蓋已被鑿開一個大洞,並佈滿石塊,水務署未有交代有多少石柱已被拆毀。

上蓋鑿開大洞 未知多少石柱被拆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表示,水務署未有交代施工前有否評估配水庫是否具歷史價值,又認為該署敏感度不足,未有及時停工,相信部分石柱已被破壞,認為要評估其損毀程度及修復。

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認為,重整配水庫並非大型工程,相信未有做文物影響評估,但他認為在開展工程後,如發現可能具歷史價值的建築,應暫停工程。他又說配水庫位於政府土地,看不到迫切需要拆卸。

專家:屬本港供水歷史應保留

李浩然認為,該配水庫是當年供水網絡一部分,應該保留,他說港島水塘已有不少水務設施列為法定古蹟,「無理由其他設施就不保育,好似保了個頭,但手手腳腳就斬掉」。

李說配水庫石柱頂部以紅磚砌成圓拱形,是1930年前結構,有機會建於20世紀初,甚至19世紀末。他認為配水庫反映香港早期供水歷史,符合美國標準,可列為「考古遺蹟」,例如法國一戰時期的戰壕,經復修後開放公眾參觀,又說考古遺蹟不一定是遠古時代,只要代表某個年代的歷史就可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