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一下,更好」: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公布首波展演節目,將於3月啟動試營運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簡稱「北藝中心」)自2012年動工以來,耗資67.5億、歷時十年磨劍,終於去年5月1日正式掛牌運作,並採行政法人組織模式。這棟座落於劍潭站士林商圈一代、獲選為2021年時代雜誌(Times)全球最佳百大景點,並被CNN與英國衛報(The Guardien)選為全球藝文亮點的臺北表演藝術新據點,將在今年3月至5月對外試營運。針對三座劇場及戶外演出場地,以「試一下,更好」為目標,北藝中心今公布首波節目檔期,邀請15組團隊規劃46場售票演出、12場免費演出,將與這萬眾矚目的硬體空間共同亮相。期間提供試營運主辦節目六折優惠,北藝中心力邀民眾走進場館,與展演團隊共同完善場館的空間及服務。​

北藝中心的「三個三」​

臺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在記者會上,特別以「三個三」向外界介紹北藝中心的特色、目標與期程,強調文化作為轉化城市的重要力量。在硬體方面,北藝中心由三個室內劇場所組成,在試營運期間將陸續將開面紗:興建期間備受矚目的球形外觀,實為800席的「球劇場」,內裝依著球體設置半弧形觀眾席,每一排座位均可享受等距的觀賞視角。其中更含19個半開放式包廂,讓觀眾獨享不受干擾的觀賞體驗;而「大劇院」設計兩樓層觀眾席收納1500個座位,超近的觀賞距離強化臨場感;800席的「藍盒子」則是全台最大的實驗劇場空間,讓中小型的演出得到足夠的觀眾支持。參與試營運的展演團隊紛紛表示,期待各異的劇場空間設計,得帶來更為多元的觀演關係想像。​

蔡炳坤接著期許北藝中心的成立的三個預期效益,即在於開啟表演藝術產業整體發展新契機(產業化)、串連活絡士林在地商圈(在地化),以及將國際表演藝術帶入臺灣,並讓臺灣被世界看見(國際化)。其中,他特別論及北藝中心作為「士林北藝」無圍牆博物館的核心,將肩負起帶動區域發展的任務。對此,展演團隊也呼應道,認為北藝中心將創造更生活化的藝文場景。藝術家們鼓勵觀眾不用將進劇場視為日常的一部分,「來北藝的看戲體驗從下捷運後就開始了,如晚上八點演出的節目,可以六點先去士林夜市吃飯,再到附近景點遊逛,最後才是進劇場欣賞演出。」​

最後,蔡炳坤預告北藝中心接下來的三個階段:首先在3-5月展開試營運,在優化後逾7-9月正式開幕啟用,並在10-12月後對外開放租用。他提及,市政府今年也特意將「臺北燈節」和「白晝之夜」集中在士林舉辦,「盼以北藝為首,讓臺北充滿活力。」​

團隊與觀眾一起「試一下,更好」​

隨著場館工程接近尾聲,場館硬體進入最後驗收階段,北藝中心審慎規劃為期兩個月的試營運,首先將透過劇場節目展演,測試技術設備、人力配置、服務流程及觀眾動線。為求謹慎全面,北藝中心共邀請15組團隊,作品涵蓋當代劇場、現代舞、音樂劇、兒童劇、偶戲等不同類型,每座劇場規劃至少12場以上的演出,並提供1至2週的裝台時間進行技術設備、演出人力測試。而為確保良好的觀眾體驗,試營運期間也將採單館、雙館及三館分階段測試,讓服務流程及觀眾動線逐步加壓,同時穩定服務品質;另外,北藝中心也將陸續開放公共空間,包括戶外廣場、劇院一至二樓大廳,七樓咖啡廳及戶外平臺,測試設備檢修、清潔維護頻率及門禁安全。​

北藝中心董事長劉若瑀指出,團隊在試營運前已透過臺北藝術三節練兵,並以臺灣未來十年為藍圖,展開一系列的訓練計畫。她闡述:「團隊及觀眾在試營運期間的回饋,是試營運的重點,需要大家的建議,讓5、6月的調整優化做得更完善。」她同時感謝臺北市政府,給予場館充裕的時間把事情做到最好。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執行長王孟超則說明「測試是場館的必經之路」,他除感謝團隊共襄盛舉,也宣告為號召觀眾一同小試身手,試營運主辦節目票券全面6折,且針對士林地區的朋友,規劃免費索票的機制,「歡迎團隊、觀眾與在地鄉親一起『試一下』,讓我們『更好』。」​

北藝中心由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荷蘭建築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s)與大衛.希艾萊特(David Gianotten)領軍的知名建築公司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負責設計,預計於2022年7月啟用、8月正式開幕。北藝中心將在3月11日至5月15日舉行試營運,展演節目則在1月14日全面啟售,詳情請至北藝中心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