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趙伯承
文/潘詩韻
藝術行政人員對藝術家及藝團的發展舉足輕重,藝術家在探索新藝術形式的同時,藝術行政如何與之並肩而行,所涉範疇既廣且深。近年積極將合唱藝術(choral)引進香港的趙伯承,對此別有感悟。
趙伯承原習古典音樂指揮,一直推動本地的合唱藝術,廣涉古典、流行與創作等不同範疇,他任聯合藝術總監的「一鋪清唱」劇團便將合唱藝術延伸劇場,獲港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躍進資助。合唱藝術在中外沒被廣泛認同為專業界別,要給它定位、建立專業形象及團隊、培養觀眾及進行培訓等等,令此門藝術得以建立發展,專業藝術行政的參與尤其重要。
他以「一鋪清唱」為例,集無伴奏合唱(a cappella)及劇場藝術,形式尚新,現由有一位全職經理及一位非全職的行政總監,兼顧向同業及觀眾傳遞,營運及建立團隊等,一切有待發展。另外,他也替香港青年協會的青年發展無伴奏合唱,領導「香港旋律」合唱團的發展,加上導師培訓及其他工作坊等,忙得不可開交。趙伯承一直擔任合唱指揮,他笑言在香港沒有出路,因大眾對合唱團的印象,只停留在兒童或業餘合唱團,並沒正視合唱藝術的提昇空間。他指香港沒有本地指揮培訓,他望能在這方面出力,提升本地合唱風氣,培訓指揮人才。「作為藝術家,我無法憑個人的力量做到,需要藝術行政人員協助才能做到。」
合唱指揮跟管弦樂指揮也許都在做人力資源管理,不同的是他們學習和表演的樂曲不同,樂器變為歌聲,以至團隊的個性及排練方法也相對有異。例如樂師大都從小接受嚴謹的樂器訓練,平日也得長時間練習,相對於習聲樂的不能連續長時間練習,以免過度勞損,入行年齡也相對較具彈性。聲樂以音階及曲目為主要訓練,樂師則以演奏技巧為主,這直接影響他能否演奏傳遞樂章。這些訓練上的不同,也影響着參與者的個性和文化,例如樂師對指揮就樂章理解的準繩及速度等方面會有極高要求,也鮮會直接跟觀眾交流,而是透過樂器傳達樂章;但合唱者則多直接面對觀眾,排練過程中對情感表達及投射也較多着默。這一切細節都得為有意投身合唱行業者及行政人員注意,例如準備合唱員投入排練,簡單如清晰的排練時間表,團員的紀律等,也得細心處理。由於現時本地合唱團多為業餘性質,團員對出席率或團隊的投入程度各有不同,也未及考慮團隊需要,以至影響整體排練水平,時有發生,行政人員在這方面便可發揮一定的幫助。
讓合唱藝術從業餘走向專業,需要團隊中每一位成員的認知及投入。行政人員在尋求資源及處理團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趙伯承特別欣賞「一鋪清唱」的行政總監在跟藝術家及任何團員合作時的尊重,在各方面處理得宜,細心如演出前訂購無味精的飯菜和湯水,以期讓團員發揮最佳水準;在海外演出時安排無微不至,讓整體團隊無後顧之憂安心演出,他直言這樣經驗豐富、細心,且令下屬投入發揮最佳效果的行政人員實屬難得。
不過,他深明不能單靠行政人員處理所有事務,公司上下必須經常溝通,並肩將這門藝術傳遞出去。他期望各個崗位的人對前景都要有廣闊的視野,並有能力走出自己的專業,從另一角度看事物,例如要知道最近的流行趨勢,電視或雜誌的熱門話題等,以至給團隊作出適切的建議。「無伴奏合唱是一種跨領域的藝術形式,可以走得好前(前衞),也可以好pop(流行),好傳統。沒有前人讓我們跟隨是優點也是缺點,沒有人在做我們做的事,可能性極大,也在挑戰我們的知識及觸覺;正如一個雕像,從不同面向會看出不同趣味,a cappella的定調應該可以更立體,更廣闊。」
為免讓人雜亂無章之感,「一鋪清唱」在創作時也有一定制約,以創作本地有關的題材及本地作曲家的作品為優先考慮,並強調演唱跟形體及舞台的結合,手法有具象也有抽象,「我相信只要創作是源自a cappella,脈絡仍是清晰的。」
藝術行政人員其中一項最艱難的任務是籌務經費,就此往往容易跟藝術家發生爭拗,例如要求藝術家遷就贊助商的要求,甚或放棄藝術理念等問題。當資源提供者跟藝術家的理念相違,藝術家及行政人員如何回應及處理,對團隊的發展都有深遠影響。趙伯承坦言藝術家在兼顧二者方面很多時相對較弱,行政人員的建議及協調便舉足輕重。「我有一個很大的堅持,例如,舉行籌款晚宴,在合唱團演唱時,我不希望有侍應生上菜。」是避免影響嘉賓欣賞演出,也是對表演者的尊重。藝術家着重的是藝術或表演給觀者帶來的經驗,而行政人員着重的可能是一個為藝團爭取資源的機會,二者若不恆常溝通,容易產生爭拗。「有時候我們也需要行政人員的指引,因為我們未必看到他們所看到的,至今和我合作的行政人員在這方面對我都啟發良多。」
至於未來發展,尤其是海外推廣方面,趙伯承直言期盼行政人員多從宏觀及長遠角度給團隊多提建議,甚至於創作初期已就未來的路向或巡演等,提出具體建議。「藝術及行政兩方很容易會因思考角度、闊度及距離的期望落差而發生爭執...我不介意行政人員主導對外溝通甚至引導觀眾欣賞作品的角度,因為對外接觸的敏感度是他們才有的,他們也會建議推廣的角度,我會尊重他們的專業讓他們去推廣,底線是進場的觀眾不能有一個完全錯誤的期望,以至有受騙的感覺。」他指行政人員一定要參與創作會議及綵排,以充分了解作品,部分跟他合作無間的行政人員更會就創作提意見。
現今,發展本地合唱藝術的其中一個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場地,趙伯承對未來西九提供的空間也有期望,「我們作為一個特別的藝術形式,西九能否提供適合的配套?一種藝術形式要得以發展,場地的配合非常重要。」但他直言這期望也許只是一個夢想,因為要發生實在不易。「源於民間是藝術發展一個不錯的方向,有時候政府主導或大機構主導的藝術發展,可能會失去創意,原因很多特別的創意都來自中小藝團,因為他們沒有包袱,反而會有機會創造新方向。」
趙伯承指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出現,展現了政府的新思維,關注藝團長遠發展而非只集中在製作或即時果效。長遠而言,他仍期望本地能成立文化政策機構,並朝民間團體發展藝術的方向走。